undefined


2020年塘朗山方舟微课堂线上开讲,

铭基金特邀自然大咖们来与大家分享,

足不出户,探索自然之美,

从今天起,了解身边的“邻居”多一点。


undefined
undefined
黄秦(信天翁)
/ 鸟类研究者 观鸟达人/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自2007年开始观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观察经验,观鸟足迹遍布国内各省及多个国家,野外观察鸟类超过2000种;曾任职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工作,从事鸟类学研究,拥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野外工作经验,现专职从事自然教育和生态旅行的相关工作;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黑石顶陆生脊椎动物图谱》、《岩羊在等狼回来》、《中国森林鸟类》、《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等科普丛书。


铭基金特邀黄秦老师在 塘朗山方舟微课堂 分享家门口的“好声音”鸟类鸣叫的故事,以下内容由老师讲话内容整理而成。


01 


什么是鸟类

undefined


首先,什么是鸟类?

鸟类属于脊椎动物,卵生,体表有羽毛,身体是恒温的。

羽毛是鸟类区分于现生其他动物最重要的特征,有些恐龙也有羽毛,但都已灭绝了。

蝙蝠会飞,但它身体表面没有羽毛,不是鸟。

鸵鸟、食火鸡(鹤鸵)、企鹅,它们都不会飞,但是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都属于鸟类。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始祖鸟曾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事实上它是鸟类的近亲,是一种长着羽毛的恐龙。

undefined
undefined

在我们中国辽宁北票,出土了大量的孔子鸟化石,它们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距今约1.25亿年。

undefined
undefined


02 


鸟类主要的生态类群
 
按照鸟类的生活习性,可以分为七个生态类型。每个生态类群包含一个或多个目,相互之间可能存在亲缘关系,也可能相距甚远。
 
1.走禽

比如鸵鸟、几维鸟。这些鸟类的龙骨突不发达,因为它们不需要飞,所以也没有很发达的飞行肌肉,但它们的脚趾发达,擅长奔走。

undefined
undefined
 
2.陆禽
 
比如常见的鸡和鸽子。它们擅长在地面行走,同时也有一定的飞行能力。鸡形目和鸽形目里,有一些种类可以远距离迁徙,比如大家熟悉的鹌鹑

undefined
undefined

3.游禽

深圳湾常见的普通鸬鹚、琵嘴鸭、赤颈鸭都是游禽。它们擅长游泳,身体的油脂腺发达,羽毛比较能防水。企鹅也属于游禽,它们的祖先是会飞的,在演化中逐渐丧失了飞行的能力。

undefined

4.涉禽

深圳湾常见的鹭类、鹬类,比如白鹭、苍鹭、青脚鹬、反嘴鹬等都是涉禽。它们不太会游泳,但是腿很长,可以在水边的浅水区域涉水行走,捕捉鱼类和各种小型的水生生物。
undefined
undefined

5.猛禽

比如常见的老鹰和猫头鹰,它们性情凶猛,爪和喙末端具钩。
undefined
undefined

6.攀禽

攀禽包含比较多的类群,擅长在树木上攀爬。攀禽的脚趾结构跟其他类差别较大,其它鸟类的脚趾通常是三个朝前一个朝后,但是攀禽有的是两前两后(啄木鸟等),有的四个朝前(雨燕等)
 
攀禽中有一些鸟以颜值取胜,比如鹦鹉、翠鸟、蜂鸟、啄木鸟,还有一些非常擅长飞行,可长距离迁徙,比如大杜鹃、白腰雨燕等。

undefined
undefined

7.鸣禽

鸣禽只有一个目——雀形目,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类型,单独这个目的鸟类占了全世界现生鸟类的一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有发达的鸣管和鸣肌,擅长鸣叫。
 
全世界叫声最好听、最丰富、最富有变化的鸟类,都是鸣禽。比如暗绿绣眼鸟,红耳鹎、画眉、黑枕黄鹂。

undefined

undefined



03 


鸟类因何而唱歌
 
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交流,另一个是保护领域,然后吸引配偶。
 
不同鸟类有不同的求偶方式。军舰鸟用自己的气囊来炫耀和展示;极乐鸟用华丽的羽毛和独特的舞姿吸引异性;澳大利亚的园丁鸟会做个像花园一样求偶场,然后用各种各样的东西精心布置,吸引雌鸟的注意。

undefined
澳大利亚的大园丁鸟,
喜欢用白色的石子和蜗牛壳来装饰自己的花园

深圳很常见的鹊鸲,雄鸟“长相平平,没什么特色,它如何吸引雌性的注意?通过叫声。它的声音很婉转动听,和黑黑白白的外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undefined

undefined
鹊鸲雄鸟的叫声

其实上帝很公平,鸟类在求偶的过程中,每一种鸟类都会借助不同的独特方式。有些鸟类,靠自己的外形或者舞姿,比如天堂鸟,但它们的叫声相对比较单调。
 
有一些鸟类,外形比较朴素,雄鸟和雌鸟的差别也不是太大,那雌性如何挑选喜欢的异性?就是通过比较雄鸟的声音,看谁唱的比较好听,它就挑选谁。
 

undefined

鹊鸲雌鸟

四月是鸟类的繁殖期。我房间外有一只鹊鸲,每天早上大概4点10分开始唱歌,一直唱到五点半六点,歌声持续一个多小时,中间很少有间断。它们就是通过歌声来吸引异性。
 
我家不远处有两只雄性鹊鸲,它们的领地比较近。当其中的一只鹊鸲在早上四点多开始唱歌之后,另外一只鹊鸲也会马上跟进,如果有一方停下来,对方才会稍休息下。
 
在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小区里没什么人,月色也很美,听着鹊鸲的叫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大家可以找个清晨体验下。
 
鸟类的叫声,可以分为鸣叫和鸣唱。

鸣叫(call),通常比较简单而短促,用来做个体之间的交流。鸣唱(song),一般比较悠扬,通常在繁殖期由雄性发出来。

某些鸟类的雌性也会发出鸣唱,即雄雌二重唱,但是这样的种类不多见。全世界一万多种鸟,只有200多种会有雄雌二重唱的现象。

undefined

举个例子,比如红耳鹎。它的鸣叫,声音比较单调,而鸣唱,声音有很强的节奏感。
undefined
undefined
左边:红耳鹎鸣叫call VS 右边:红耳鹎鸣唱song

还有深圳城市较为常见的黄腹山鹪莺。

undefined


常见的叫声有两种,一种是像猫叫一样的鸣叫,多用于个体之间的交流,另一种是鸣唱声,非常悦耳。
 
undefined
undefined
黄腹山鹪莺的鸣叫call

鸣叫的语图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相对是比较平缓的。鸣唱的频谱图则比较复杂,上下起伏有很多变化,这种声音在我们人听起来就很悦耳动听。
 
undefined
undefined
黄腹山鹪莺的鸣唱song

鸣叫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个体之间的沟通

有一些鸟,比如斑文鸟和麻雀,喜欢集群活动。当它们集群的时候,会使用联络声来沟通。
undefined
undefined
斑文鸟的集群沟通
 
2.报警声

很多鸟类集体活动,当遇到天敌的时候,它们会发出非常有特点的报警声,来告诉其它鸟类”有危险,赶快跑!”
undefined
undefined

淡眉雀鹛的报警声

 
3.胚胎胚胎间的交流

比如环颈鸻的卵和雏鸟。
undefined
undefined

这是我在青海做野外工作时拍摄的。鸟类产卵通常是每天一枚,三枚卵是在相邻的三天之内产下的,但是小鸟会在临近的时间之内孵出来。这是因为在胚胎发育的后期,雏鸟之间会使用叫声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小鸟在同一时间出壳,以方便父母照顾。
 
4.亲子识别

中华凤头燕鸥是我国非常珍稀的一种鸟类,全球种群不超过100只,它们一般和大凤头燕鸥在海岛上集群繁殖。


undefined
中华凤头燕鸥一家(图中间嘴尖黑色的两只是成鸟)

在同一个繁殖地,可能会有超过1000对也就是2000只鸟集群繁殖。
 
这么多鸟,鸟爸爸妈妈是如何认出自己的宝宝?它们是通过鸣叫声来识别的。
 
当2000只鸟一起叫起来时是非常喧闹,对于人耳来说,很难区别其中的个体。但是对于鸟类来讲,它们通过叫声中非常细微的差别来认出自己的配偶和宝宝。
 
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人为地改变雏鸟叫声的频率超过100赫兹,它的爸爸妈妈就没有办法认出它了。
 
5.识别营寄生
 

很多人知道,杜鹃自己不筑巢,它们把卵产在其它鸟的窝中,让别的鸟帮它孵化。而澳大利亚的华丽细尾鹩莺可以通过叫声识别自己的巢有没有被寄生。

 

undefined

金鹃会将卵寄生在华丽细尾鹩莺的巢中,因为它的卵孵化期较短,会比华丽细尾鹩莺的卵先孵化。

 

在孵化的后期,华丽细尾鹩莺父母会唱一种很特殊的叫声给胚胎听。因为华丽细尾鹩莺自己的宝宝正常孵化的话,大概有4到5天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叫声,那它就能够学会这个声音。但是金鹃的宝宝通常在孵化后期的1到2天之后就孵出来了,来不及去学习。

 

当雏鸟孵化出来之后,华丽细尾鹩莺的父母就唱这个声音,观察雏鸟的反应,如果这个宝宝能够回应这种声音,则证明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唱不出来,就说明很可能是被寄生了。

 

华丽细尾鹩莺通过这种叫声识别来判断自己的巢有没有被寄生,其识别成功率大概有40%,这在鸟类反抗巢寄生这种行为里,相对而言算是比较高的。很多鸟类很难识别出自己的巢是否被寄生,白白“帮其他鸟养了孩子”。

 
鸟类鸣唱曲目的多样性

全世界的鸟类有一万多种,不是所有的鸟的叫声都一样丰富。

有一些鸟类的叫声比较丰富多变,比如画眉。还有一些叫声比较单调,比如噪鹃,只有1-2种声音。还有一些鸟,基本不会叫,比如东方白鹳,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基本不会叫,所发出的声其实是上下喙敲击的声音。
 
在广东近郊和山区,强脚树莺的叫声非常特别。它基本有两种唱法,一个是“你回去”,一个是“你回来”。
 
undefined
undefined
强脚树莺的“你回去”VS“你回来”

有的鸟类叫声比较丰富,比如画眉,画眉的叫声很婉转动听。但也因为叫声太过好听,画眉在我国被大量地捕捉做为笼养鸟,导致野外种群有所下降。
undefined
undefined
鸟类有没有方言?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国的科学家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白头鹎的研究。
 
下面这几个不同的白头鹎的声音,分别来自于江苏、深圳和海南,这些声音看起来或许很相似,但看频谱图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undefined


江苏的白头鹎的唱段稍微缩短一些,而在海南的白头鹎,唱段会更长一些,语调变化也会更丰富。


这些鸟类叫声的地理差异,我们也称之为鸟类的方言。
 
除了南北差异外,白头鹎的叫声还有微地理差异以深圳为例,生活在福田白头鹎和和生活在南山的白头鹎,叫声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鸟类的叫声会受到环境的干扰,住在城里的白头鹎和山里的白头鹎的叫声也会有差异。生活在城里比较嘈杂区域的白头鹎,它们叫声的频率会稍微高一些,这样更易于被同伴听到。
 
鸟类的叫声在科学研究里也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用来识别物种。
 
我在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工作时,所参与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对象是我国西部的一种鸟类黑胸歌鸲。它们广泛分布在我国新疆西部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东部的高海拔地区,一共有四个亚种。
 
新疆的黑胸歌鸲,有白眉毛但脸颊没有白线,而青藏高原东部的黑胸歌鸲,脸颊上有白线。除了外形上的差别,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黑胸歌鸲,叫声也有明显的差异。
 

undefined


新疆的黑胸歌鸲,它的叫声非常华丽,唱段也长,叫声复杂多变。青藏高原东部的黑胸歌鸲,它的叫声相对比较短促,没有那么多变化。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对于鸟类而言,其实差异非常大。

undefined

 
通过遗传学的分析,结合形态学、声音上的差异,我们建议将黑胸歌鸲拆分成了两个物种,这个分类建议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生活在新疆和喜马拉雅山脉,没有白色髭纹的种群,还是叫做黑胸歌鸲,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种群(tschebaiewi亚种),拆分为中华歌鸲,也叫做青藏黑胸歌鸲白须黑胸歌鸲
 
undefined
undefined

左边:黑胸歌鸲的叫声;右边:青藏黑胸歌鸲的叫声


借助叫声的差异,科学家们还在我国发现了一个鸟类新物种——四川短翅莺。它们外形跟高山短翅莺接近,鸣唱声也很相似是两音节,主要的差异是叫声的频率。

undefined
undefined

四川短翅莺鸣唱声的主频率在4000赫兹左右,高山短翅莺是6000赫兹左右。2000赫兹的差异,对于这样一类主要通过叫声来沟通的鸟类而言,绝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插一个小故事,在进行这项研究工作时,需要广泛地收集我国境内短翅莺的声音。2014年在深圳开展野外工作时,我们很幸运地在深圳大鹏半岛录到了高山短翅莺的声音。
在之前深圳市的鸟类名录中,没有它的记录,可能是因为多数的观鸟者,对它的叫声并不熟悉的缘故,这也算是我们为了解深圳鸟类的多样性做了一点贡献。
 

undefined

高山短翅莺的叫声,是不是听起来很像虫子在叫?


04 


家门口的好声音
 
- 噪鹃
噪鹃是深圳市区最常见的杜鹃种类,有非常典型的巢寄生习性,把蛋下在喜鹊、红嘴蓝鹊等鸟类的巢中,让其它鸟帮它抚养后代。
 
undefined
undefined

八声杜鹃
深圳市区另外一个相当常见的杜鹃,就是八声杜鹃,它的叫声有八个音节,容易识别
undefined
undefined
八声杜鹃也有巢寄生的习性,它主要寄生在体型很娇小的长尾缝叶莺的窝里面,让长尾缝叶莺帮它照顾后代。
 
褐翅鸦鹃
深圳另外一种杜鹃科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大毛鸡。它的叫声非常低沉,像打鼓一样。
undefined
undefined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声?因为它自己孵蛋和照顾宝宝,没有巢寄生的习惯,所以叫声没有那么有穿透性。
 
- 长尾缝叶莺
在深圳市区广泛分布,非常常见,它的叫声很有特点,是一长串的声音。
undefined
undefined


- 叉尾太阳鸟
深圳常见的一种小型访花鸟类,帮各种各样植物传粉。体形很小,但叫声很有特点——具穿透力的金属音。
undefined
undefined
- 黑领椋鸟
深圳常见的鸟类,在市区的草坪上经常看到。叫声比较尖利,曲调复杂,还有很多变化。
undefined
undefined
 
- 八哥
在亚洲地区被广泛饲养的一种鸟类,是黑领椋鸟的近亲。
它的外形没有那么出众,之所以会被大量饲养,一方面是它的歌声好听,一方面是它有很好的叫声学习能力,可以模仿听到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八哥学舌”。但事实上,八哥并不懂这些话得的含义,只是习惯性地去模仿听到的声音。
undefined
undefined
 
- 家燕
在深圳的比较老旧城区、城中村和乡村地区常见。它们的叫声比较尖利和细碎。

undefined

undefined

- 黑脸噪鹛
深圳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在公园里或小区里都会集群活动。噪鹛是画眉的近亲,但叫声不像画眉那样婉转动听,反而比较喧闹。
undefined
undefined

- 喜鹊
我们经常会说:“喜鹊叫,好事到。”大家都很喜欢喜鹊,来听听喜鹊是怎么叫的?
undefined
undefined

- 白鹡鸰
喜欢在地上来回走的黑白色鸟类, “鹡鸰”名字和它的叫声有关,它经常一边飞一边发出”几零、几零”的叫声。
undefined
undefined
- 麻雀
虽然它们长得一般,但叫声比较丰富。
undefined
undefined
- 普通翠鸟
英文名是kingfisher,喜欢吃鱼,叫声比较尖利。
undefined
undefined

普通翠鸟和白胸翡翠这些非雀形目的鸟类,叫声的音调比较高。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水流的地方,比较尖锐的声音才能够盖过水声,方便交流。

 - 珠颈斑鸠
叫声很低沉,仔细听的话是三个音节,会有一些变化。在深圳非常常见。
undefined
undefined
有一些鸟类,选择在晚上活动,对于这些在夜晚活动的鸟类来说,声音是重要的联络方式。深圳常见的夜行性鸟类有两种,分别是林夜鹰和领角鸮。

- 林夜鹰
每年从四五月份,一直到六七月,在深圳很多地方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在居民区也很常见,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undefined
undefined
深圳观鸟会一直在通过叫声做林夜鹰的调查,大家如果有听到这样的叫声,也可以在鸟会的网站做个记录。

深圳市观鸟协会:林夜鹰记录收集贴
http://www.szbird.org.cn/new/htm/0post_show.asp?xh=881
 
- 领角鸮
深圳最常见的猫头鹰之一就是领角鸮。它们的叫声非常低沉,跟它的英文名Owl的发音很接近。
undefined
undefined
塘朗山上有不少的领角鸮,因为山林很密,我们在林间走路,一般不太容易看到它们的踪迹,但是到了晚上六七点,如果听到了领角鸮的叫声,就说明这片林子里有领角鸮在生活。
 
领角鸮主要在晚上活动。一旦白天被人发现,因为光线太强,它们多数会选择会一动不动。大家如果在白天发现领角鸮活动,可以适当拍照,但不要过多地干扰它们的生活。
 
- 夜鹭
深圳的朋友可能对深圳湾的黑脸琵鹭、大白鹭、小白鹭、苍鹭比较熟悉,但对夜鹭可能相对陌生。因为它们比较少到深圳湾栖息,会比较喜欢一些市区里有水的公园。
 

undefined

undefined

夜鹭喜欢在晚上活动。在傍晚的时候,如果你在家听到外面有很沙哑的叫声,很可能是夜鹭在叫。
 

05 


学习鸟类的工具
 
1.平台
第一个是“懂鸟”  ,通过照片来识别鸟类;第二个是“鸟人课堂”,有中国所有鸟类的信息;第三个是深圳的鸟友瑞安最近开发的一个手机应用Wren,一个关于鸟类叫声APP,里面有收集我国所有鸟类的叫声。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懂鸟、鸟人课堂、Wren

2.网站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http://www.birdreport.cn/,非常适合观鸟爱好者来做记录和深度学习。

undefined


一些国外的平台
–自然爱好者  https://www.inaturalist.org
–鸟类声音库  https://www.xeno-canto.org/
–全球适用的观鸟记录网站  https://ebird.org/

3.书籍
《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是手绘版的鸟类图鉴,在华南地区非常实用。
随着国内观鸟人数的增多,最近几年,国内还陆续出版了一些跟鸟类有关的图书,有一些是专业的图鉴,比如《中国鸟类图鉴》;有一些是科普图书,譬如《飞鸟相与还》,是中山的观鸟爱好者亦风老师写的关于鸟类随笔
 

undefined


另外还有一些杂志,比如《中国鸟类观察》,自2001年创办至今已有19年有余,是观鸟者写给观鸟者的一本杂志,可通过“鸟类观察”的公众号付邮订阅

undefined


以上图片来自笔者,鸟类声音来自深圳市观鸟协会

4.25 方舟微课堂见,敬请期待

|   塘朗山方舟微课堂回顾  |

李成:《堪称“跑赢”进化论的神奇物种:蝙蝠》

李成:《世界穿山甲日:穿山甲二三事》

南兆旭:《这里是深圳:从时间和空间上了解自己的城市》

李琨渊:《谈”蝗“色变?浅谈蝗灾与灾难之外的趣事》

高畅:《城市野生动物: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陆千乐 《蜘蛛的生存智慧》
葛增明《塘朗山鸟类的观察和记录》
武阅《野生动物'铲屎官'日志》


(历期内容回顾内容详见铭基金公众号)


undefined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