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起,塘朗山郊野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正式开展塘朗山“月度生态保卫战”,邀请「城市自然唤醒队」一起到清除入侵植物。 上周六,第2期“入侵植物大作战”顺利开展,在资深自然导师布老师的带领下,「城市自然唤醒队」队员们开启好玩有趣的“山野假期”,了解外来物种与本土植物,齐齐动手清除“植物杀手”薇甘菊,并利用清理的枝叶搭建“凉棚”。自然摄影师、城市农耕导师、自然之友*盖娅自然体验师、绿色营种子导师、鸟兽虫木自然讲师、公园之友导赏员、深圳民间河长等;多年自然观察和生态种植经验,自然摄影作品曾入选《深圳自然笔记》等自然图书。铭基金秘书长陆忠诚为大家介绍铭基金和塘朗山郊野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小小种子博物馆」、「手作步道工作室」、「自然书屋」等区域。这是塘朗山郊野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正式成立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布老师带领大家认识课室附近的植物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全城的凤凰木,但它的原产地却不是在中国,而在马达加斯加。那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呢?原来是因为它颜值高,“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因此被广泛栽种。 除了凤凰木,周围有不少来自异国他乡的植物,比如含羞草。“一摸就害羞”的含羞草,老家在南美洲,因为叶子会“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从而美名远扬,从南美洲被带到其他地方,跨过山和大海,最后来到中国。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会因为触碰而闭合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害羞草对于光和热会产生特别的反应,当它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便会将叶子缩成一团。含羞草利用它“容易害羞“的叶子赢得人们的青睐,借此上位,到处拓展自己的地盘。别说深圳各大公园基本随处可见含羞草,华南和西南的大片地区都被它“攻陷”了。除了“害羞”这个特点外,含羞草最为有趣的一点便是它会预兆天气的晴雨变化。如果你用手触碰一下它的叶子,发现叶子展开的速度相当缓慢,那就说明天气转晴。如果触碰时发现含羞草的叶子收缩得慢,下垂非常迟缓,那天气可能会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这个天气预报的“神奇”功能依然是基于含羞草那对光热敏感的特点。但别忘了它不仅有刺,还有毒,在两广地区都曾经有过牛误食而中毒死亡的报道。 有些被引进过来进行园艺栽种的品种,虽花色迷人,但却是个“小霸王”。比如被称为“最好看的入侵植物”马缨丹,因其花朵有多种颜色,而被称为“五色梅”。可如果你轻轻揉揉它的叶子,会闻到一股不太美妙的味道,它在乡下也被称为“狗屎花”或“猪屎花”。马缨丹除了有毒之外,生长还具有排它性。一块地方生长了马缨丹之后,边上很少能自然生长其他植物了,是不折不扣的“花中小霸王”。马缨丹只是喜欢“驱赶他物”,独占地盘,还有令其他植物闻风丧胆的“植物杀手”薇甘菊。薇甘菊的绝杀技是“死亡缠绕”,它不仅仅攀附能力强,生长速度更让人吃惊,很快就能缠绕并覆盖其他植物,然后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塘朗山上很多植物已被薇甘菊覆盖。当爬到山顶、往下俯瞰时,会看到满山遍野的“团团白花”,那其实都是薇甘菊“嚣张”的花朵。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中,边听布老师讲述着入侵植物的故事和历史,边观察其他的动植物。换上手套,拿起工具,开始动手清理“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基本上都是蔓延的一大片,揪起一根茎干之后,不能只是简单掐断,还需顺藤找到深扎到土地中的“大本营”,连根拔起。清理出来的薇甘菊不能接触土壤,让其彻底干枯。看着一堆堆的薇甘菊,大家决定为爬山的人搭个凉棚,让入侵植物也能发挥一些作用。队员们选择比较粗壮的枝条,固定环绕在几棵树上,搭建一个基本框架;接着,再把较细的薇甘菊枝条横跨在上面,缠绕、拉紧,最后再稍微装饰下,搭出一个被称为“盘丝洞“的凉棚。搭建完凉棚后,队员们沿着塘朗山自然学校的手作步道,继续往前走,穿过大片荔枝林,清理入侵植物墨苜蓿。清理入侵植物之余,沿途还有不少意外收获:比如中国壁虎和壁虎蛋、蝉蜕……「城市自然唤醒队」用手清除入侵植物,用笔画出自然观察,记录了一路上的收获,尝试像山一样思考。第二期圆满结束,下个月,我们继续相约塘朗山,不见不散。「城市自然唤醒队」是铭基金今年正在组建的一支志愿团队。这支队伍,不仅热爱着山野与溪谷,更希望倡导大家“像山一样思考”,以行动来护卫塘朗山——这艘承载着数千种生命的城市绿色方舟——的生物多样性,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欢迎加入我们!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