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马上迎来中秋国庆长假,不出远门的伙伴可考虑秋日登高,比方说爬爬城市中心的塘朗山,偶遇住在我们隔壁的动植物邻居。
爬山攻略:自然研习 | 假期何必远方,城市山野寻踪

△ 也可以观看《塘朗山里的设计师》 纪录片

用上山捡到的枯枝落叶,还可体验一把自然美学。

昆虫作为食物链低端的生命,每天都面临着各路天敌的考验。因此不少昆虫外形上都进化出了令人赞叹的伪装能力:树皮色、树叶色、模仿树皮树叶……

有些则更胜一筹:不仅外表长得低调,还能就地取材为自己建造“伪装衣”。比如生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蓑蛾科,其幼虫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建筑师了。它们能巧用周边的天然材料,为自己搭建成为各式各样的小巧护囊。

undefined
△ “金字塔” 摄:李琨渊

蓑蛾一出生掌握了筑巢的本领,收集的材料一般比较轻便、干燥、容易收集的天然材料——树叶、植物纤维、小树枝……每种蓑蛾收集的材料不同,喜好也不同,编织方法也不同,因此,每个囊袋都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undefined
△ 树木碎屑搭建成的“小树枝”  摄:李琨渊

undefined
△ 丛林帐篷  摄:李琨渊

对于蓑蛾来说,这个小房子就像“盔甲”一样,牢固地保护自己。

undefined

△  各式各样的蓑蛾囊袋   摄:李琨渊&铭基金


要了解这种神奇的昆虫宝宝,不妨就来亲手做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蓑蛾囊袋,模拟、体验蓑蛾宝宝“搭房子”的过程。


1


体验蓑蛾宝宝的技巧之前,大家得先学会如何分辨蝴蝶和蛾。

“漂亮的就是蝴蝶?”你可能对蛾子的美有误解。其实好看的蛾子可不少,有的还是白天活动的,“颜控”可分不出蝴蝶和蛾子。还记得我们之前夜观看到的漂亮蛾子们吗?

区分蝶蛾所以关键在于触角。
undefined
undefined

下面这些,你能分出来哪几只是蛾子吗?

undefined


2


学习蓑蛾宝宝高超建筑技艺

undefined
△  飞鱼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自然美学课上学习蓑蛾囊袋  

要做“囊袋”,首先搭出一只“蓑蛾”。大家得准备容易折叠的柔软海绵纸,颜色是贴近蓑蛾的咖啡色,沿着纸的一边握成一个蛋筒型。


接着,剪去圆形不平整的部分,让这个“蛋筒”可平稳地立住。


undefined

大家可以在上山前,提前构思完成后的蓑蛾囊袋样子,选择合心意的大自然材料。


undefined
植物材料采集准则
尽量只采集落叶、落花、断枝、果实等自然脱落的材料,不影响植物生长。或者选取入侵植物薇甘菊等,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孩子们在自然教育基地的小院子收集素材 

设计建造出独居个性的蓑蛾囊袋,就从不同的材料开始:干枝偏多,更写实;鲜叶较多、找白花鬼针草的小花来点缀,走清新风。

用双面胶把从大自然收集回来的材料粘到“蛋筒”上,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孩子们的创造力,总会带来惊喜。

一起围观上次自然美学课程,小小建筑师们就地取材的作品:


undefined
严谨风中一抹小清新
undefined
极具个性的荒野风

undefined
undefined
材料非常多元、借鉴插画美学的作品

期待各位小小自然设计师的作品,欢迎发送到后台分享哟!

undefined

# 自然美学系列课程 #


德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的作用,可是每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而明白的一般概念,都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几乎美学中的每一种理论,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印证,大自然也在从古至今启发着追着美的人们。


铭基金自然开设自然美学课,就是想要引导孩子们关注大自然中的种种美,并亲眼、亲手发现、体验其中的美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给出令人惊喜的答案。

undefined


下一次,我们会探索什么呢?欢迎多多关注铭基金的活动推送,一起沉浸在自然美学中!

图片来源:铭基金、李琨渊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