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秋日午后斑驳的阳光跳跃在山野小径上,
若非特别留意,可能你都发现不了这是一条精心铺设过的小路。

undefined
△  秋日下的手作步道

对,这里是塘朗山郊野公园的首段手作步道
它,终于在霜降来临前成型,历经疫情的耽搁、雨季的阻挠,在政府、公众的全力支持下,有了第一阶段的小成果。

这600米的长度,很短,也很长。
因为糅合着铭基金和导师团队两年的筹划与设计,集结着近百人次的手作成果……



undefined
undefined


每一段,都是我们的小橙帽志愿者们就地取材,用双手一铲一锄、一锤一锯修筑而成。我们在距离深圳人每天进进出出的地方只有几百米、几十米、几米的山林,亲手做一条手作步道,为人类自己,也为了城市里的动物邻居。

undefined

志愿者们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有初来乍到的新深圳人,最年长和最年轻的参与者年龄相差达27岁……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相同的是对深圳和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

undefined
undefined
换上一身户外运动装,用平时做戏剧服装的手、拿捏珠宝的手,挥起锄头铲子,与泥土、树枝和石块为伴,穿过密林、修整道路……

他们说,这回,“补上了童年的农家活”。

锤子要向木阶梯的方向落下,这样才能让木笔把阶梯牢牢固定住;
垫石块要清理干净底下泥土中的石头,不能“石打石”,否则踩上去会不稳;
埋土之前里面的落叶要清理掉,不然时间久了落叶腐烂,土层会不平整……

undefined

这些关于大自然和劳作的事,如果不是来参加手作步道,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太遥远……
undefined
undefined
△  手作步道笔记

undefined

手作的魅力就是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留出的是无限的创作空间。路要多宽、土要多厚,木阶还是石阶,每一次都要实地对路做了调研之后制订这一次的修建计划。

这次,除了之前做过的平整路面、修排水渠外,大家体验了搭小木桥,还把木阶梯的工法用在了边坡上。

undefined
△  土坑原貌

这处积了不少潮湿的落叶,其实是因为有个土坑。看起来土坑并不深,一开始有人提出建议:把两边高出来的土平到坑里不就行。而丘老师却摇了摇头,指出“边上之所以高出来是因为有树根固定住了土壤,树根已经盘踞了多年,就不要打扰它啦。” 而且,树的生长力量惊人,未来一定还会顶出来。

那就这里修个小木桥吧。

undefined

刚好公园修剪下了一些南洋楹的树干,上面的小芽还鲜绿着呢。南洋楹树形亭亭玉立,树干的形状刚刚好。

undefined
undefined

合力搬运,锯成合适的长度,放置,对高出来的角进行打磨修理……
离开大树的树干,又能留在塘朗山继续发挥作用了。

undefined
△  木桥修复后

如果大家来走公园接口处这一段,就能看到我们的木边坡了。之前边坡大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旁边呈现出梯田的模样。到了这段,两边与树林相连,还堆砌了修建下来的大量园艺废弃物,情况复杂,缺少清晰的界限。

从园艺废弃物中找到一根长而笔直的树干,平整路面、制作木笔加以固定,再做细节修补,就平整出一段自然小径。

undefined
undefined

自此,塘朗山郊野公园首段全民共建的手作步道,正式落成。
如果近期你计划到山里去,欢迎到这一段路走一走,感受林间秋日。

未来,铭基金将继续勘测路线,寻找适合开展下一段手作步道课程的线。关注我们,一起加入“手”护塘朗山的队伍,修复人与自然关系

图片来源:铭基金、大力、simbamiya

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